向隅独泣

出自 唐代 杜牧 《上吏部高尚书书状》

隅:墙角;泣:哭。
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。形容孤独,伤感。

现代解析

《向隅独泣》这个成语的画面感很强:一个人躲在墙角偷偷哭泣。它生动地表达了被孤立或忽视时的孤独与委屈。

核心含义有三层:
1. 处境尴尬:像聚会时大家都热热闹闹,唯独你被晾在一边
2. 情绪压抑:不是嚎啕大哭,而是强忍着的抽泣,更显心酸
3. 无人理会:即使流泪也没人注意,强调被忽视的孤独感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四个字就拍出了"人生微电影":我们可能都经历过类似时刻——比如团队合作时自己的意见没人采纳,班级活动中被同学无意冷落,或者家庭聚会时插不上话。那种"明明在人群里,却像透明人"的滋味,就是"向隅独泣"的真实写照。

它比直接说"我很孤独"更有感染力,因为通过墙角这个具体场景和压抑的哭泣动作,让抽象的情绪变得可视可感。现在也常被年轻人用来调侃自己"社恐发作"或"尴尬到想消失"的瞬间,让这个古语有了新的幽默用法。

杜牧
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