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人感应

出自 唐代 陈子昂 《谏政理书》

感应:交感相应。
指有意志的天与世间的人能够交感相应。

现代解析

“天人感应”这个成语讲的是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微妙的互动关系。古人认为,人类的行为会影响到自然,而自然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人类。比如,如果统治者施行仁政,风调雨顺就是上天的嘉奖;如果暴虐无道,天灾就是警告。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,也暗含了“善有善报”的朴素道理。

它的魅力在于把抽象的天道和具体的人事联系起来,用自然现象解释社会规律。虽然现代科学证明天气变化和人类道德没有直接关系,但这个成语至今仍被用来形容那种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理想状态,提醒我们尊重自然、顺应规律。就像今天说的“蝴蝶效应”,虽然角度不同,但都在表达万事万物相互关联的哲学观。

陈子昂

陈子昂(公元661~公元702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射洪市)人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《感遇》38首,《蓟丘览古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与司马承祯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