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搴旗斩馘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拔掉敌军的旗帜,砍下敌人的耳朵”,听起来有点血淋淋的,但它真正的魅力在于背后的精神内核。
想象一下古代战场:旗帜是军队的灵魂象征,能冲进敌阵拔旗的人,绝对是勇猛无畏的狠角色;而“斩馘”指割取敌人左耳计功,代表实打实的战绩。所以这个成语浓缩了两层高光时刻——既要豁得出去冲锋陷阵(搴旗),又要能拿出真本事干成事(斩馘)。
现在用来形容人做事,重点在“敢拼+能干”的组合拳。比如创业路上,有人敢第一个挑战行业巨头(搴旗般的勇气),同时真能拿下市场份额(斩馘式的成果),这就是现代版“搴旗斩馘”。它比单纯说“勇敢”或“成功”更带劲儿,因为把“从敢想到敢做再到做成”的全过程都打包进四个字里了。
普通人用这个成语,可以夸那些“不仅敢想敢闯,还能拿出硬成绩”的行动派。它自带画面感——就像游戏里同时解锁了“冲锋陷阵”和“BOSS击杀”两个成就,爽感十足。
陈子昂
陈子昂(公元661~公元702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射洪市)人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《感遇》38首,《蓟丘览古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与司马承祯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