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枯肠

出自 明代 邵璨 《香囊记》

释义:搜索:搜查,仔细寻找。枯:干燥。枯肠:比喻枯竭的思路。形容写作或思考问题时极力冥思苦想。

现代解析

“搜索枯肠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翻掏干枯的肠子”,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其实是用夸张的方式形容一个人绞尽脑汁、拼命思考的样子。

想象一下:你写作文时憋不出一个字,急得抓耳挠腮,恨不得把肚子里的东西全倒出来找灵感——这时候你就在“搜索枯肠”。它特别适合形容这两种情况:
1. 被迫硬想:比如明天要交方案,你熬夜憋创意,脑子都快榨干了;
2. 能力有限:像让不爱读书的人突然写诗,只能拼命挤点词儿,显得很吃力。

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画面感:把“思考”比作掏空内脏,既滑稽又真实。我们常自嘲“肠子都悔青了”,而“枯肠”更绝——连“存货”都被掏没了,说明真的想到极限了。不过要注意,它略带贬义,常用来调侃自己或他人“硬憋”的窘态,比如:
- 学生吐槽:“搜遍枯肠也编不出这800字作文!”
- 同事开玩笑:“别搜枯肠了,直接说‘不会’吧。”

简单来说,它就是我们日常说的“脑细胞死光了”“想到头秃”的生动升级版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