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头之叹

出自 元代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

释义: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。

现代解析

“白头之叹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对着白头发叹气”,但实际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、青春不再的感慨。

想象一下:一个人某天照镜子,突然发现多了几根白头发,心里一酸,忍不住叹气。这声叹息里,可能有对年轻时活力的怀念,有对未完成事情的遗憾,也可能带着对岁月无情的无奈。它不一定是消极的,更像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——就像看到秋天落叶,人会下意识感叹季节变换一样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,它用最日常的生活画面(发现白发),传递了人类共通的复杂情绪。年轻人可能暂时体会不深,但随着年龄增长,那种“时间过得真快啊”的瞬间会越来越多,“白头之叹”就成了最贴切的表达。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,也让人们意识到:对衰老的感慨,本身就是生命体验的一部分。

王实甫

王实甫(1260年-1336年),名德信,大都(今北京市)人,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(今定兴县)。元代著名戏曲作家,杂剧《西厢记》的作者,生平事迹不详。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,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,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,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,成为中国戏曲史上“文采派”的杰出代表。著有杂剧十四种,现存《西厢记》、《丽春堂》、《破窑记》三种。《破窑记》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,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。另有《贩茶船》、《芙蓉亭》二种,各传有曲文一折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