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无惭色

出自 〖出处〗 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》

释义:惭:羞愧。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。

现代解析

“面无惭色”这个成语很好理解,字面意思就是“脸上没有羞愧的表情”。它形容一个人做了错事或亏心事,却一点儿也不觉得不好意思,脸不红心不跳,表现得理直气壮的样子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刻画一种“厚脸皮”的状态。比如,有人偷了东西被抓现行,别人都替他害臊,他却一脸无所谓,这就是典型的“面无惭色”。它往往带点贬义,暗示这个人缺乏道德感,或者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顾廉耻。

生活中这类人并不少见:撒谎被拆穿还振振有词的,占便宜后反怪别人小气的,抄袭作品还自称原创的……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“不害臊”。成语用“面色”这个外在表现,精准抓住了人性中“知错不改”的顽固性,比直接说“不要脸”更含蓄,但讽刺力度一点不减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有时候“面无惭色”也可能用于中性描述。比如革命者面对敌人审讯时昂首挺胸,这种“问心无愧”的镇定也可以叫“面无惭色”,但这时候反而体现的是正气凛然。不过日常使用中,多数时候还是偏向贬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