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不逮理

出自 梁·王僧孺 《太常敬子任府君传》

释义:词:言语,词句。逮:到;及。指说话、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、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。

现代解析

“词不逮理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说的话抓不住道理”,就像用渔网捞鱼却总漏网一样。它生动地形容了一种常见现象:有人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,但要么逻辑混乱像打结的毛线团,要么空洞无物像吹胀的气球——看似热闹,一戳就破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抓住了人类交流中的核心矛盾:语言本该是思想的桥梁,但若缺乏清晰的思考,反而会成为迷雾。比如有人用专业术语堆砌报告,听众却越听越糊涂;或者吵架时情绪激动,说半天都讲不到点子上,这些都是“词不逮理”的现实写照。

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表达能力不在于辞藻多华丽,而在于能否用准确的“语言子弹”击中问题的靶心。就像给小孩解释闪电,与其说“大气中电荷分离的瞬时放电现象”,不如说“天上的云宝宝在玩碰碰车”,后者虽然用词简单,却更贴近本质——这就是“词能逮理”的智慧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