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篇累牍

出自 清代 黄宗羲 《南雷文案·谈孺木墓表》

释义:累:连续。牍:古代写字用的木简,引申为书籍。指文章篇幅冗长。

现代解析

“长篇累牍”这个成语就像在吐槽一篇又臭又长的文章——字儿多、废话多,看得人头晕眼花。

打个比方:你只想看个菜谱学炒鸡蛋,结果对方从“宇宙大爆炸”开始讲起,扯到母鸡的品种、鸡蛋的营养学,最后才说“热油下锅”……这就是典型的“长篇累牍”。

它的精髓在于讽刺那些只顾堆砌字数,却不懂简洁有力的表达。就像现在人常说的“说重点!”,古人用这四个字一针见血地戳中了“啰嗦病”的痛点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自己却特别精炼——只用四个字,就骂完了所有又长又水的文章,堪称“用魔法打败魔法”的典范。

黄宗羲

黄宗羲(1610年9月24日—1695年8月12日)明末清初经学家、史学家、思想家、地理学家、天文历算学家、教育家,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,汉族,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。字太冲,一字德冰,号南雷,别号梨洲老人、梨洲山人、蓝水渔人、鱼澄洞主、双瀑院长、古藏室史臣等,学者称梨洲先生。黄宗羲学问极博,思想深邃,著作宏富,与顾炎武、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(或清初三大儒);与弟黄宗炎、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;与顾炎武、方以智、王夫之、朱舜水并称为“明末清初五大家”,亦有“中国思想启蒙之父”之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