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钟毁弃

出自 屈原 《楚辞·卜居》

释义:黄钟毁弃: 黄钟,黄铜铸的钟,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,阴阳各六,黄钟为阳六律的第一律;毁,毁坏;弃,抛弃。比喻贤人遭受摈斥。

现代解析

“黄钟毁弃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:贵重的黄钟被砸烂丢弃,而破烂的瓦锅却被敲得震天响。它用非常形象的对比,讽刺了社会或组织中一种荒唐的现象——好东西被冷落埋没,差劲的东西反而大行其道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它揭示了三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病态:

1. 价值颠倒
就像把黄金当垃圾扔掉,却把废铁当宝贝供着。现实中有些单位会把真正的人才晾在一边,反而重用那些只会拍马屁的人,这就是典型的"黄钟毁弃"。

2. 劣币驱逐良币
当破烂瓦锅叮当乱响时,真正的黄钟反而发不出声音。好比一个班级里,捣蛋的学生总获得关注,守规矩的学生反而被忽视,最终导致整体环境恶化。

3. 决策者的短视
选择瓦锅的人往往只顾眼前响声热闹,却看不见黄钟的持久价值。就像有些公司为了短期利益裁掉核心研发团队,反而养着一群混日子的关系户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,它用一个乐器比喻就能让人马上心领神会。直到今天,我们依然能在职场、学校甚至家庭中看到这种现象——真正有价值的人或事物被忽视,而华而不实的东西却大受欢迎。它提醒我们:要学会识别真正的"黄钟",别被表面热闹的"瓦锅声"蒙蔽了判断。

屈原

屈原(约公元前340—公元前278年),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。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(今湖北宜昌)。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,任三闾大夫、左徒,兼管内政外交大事。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。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,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。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,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,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。他创造的“楚辞”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,与《诗经》并称“风骚”二体,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