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风止燎

出自 隋代 王通 《中说·问易》

释义:用鼓风的方法灭火。比喻本欲消弭其事,却反而助长其声势。

现代解析

“纵风止燎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用吹大风的方法来灭火”,听起来就很矛盾对吧?它用来形容解决问题时用了完全错误的方法,结果不仅没解决,反而让事情更糟。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有人为了掩盖一个小错误,拼命撒谎圆谎,结果漏洞越捅越大,最后彻底无法收场——这就是“纵风止燎”。就像森林着火时,如果错误地对着火源猛吹气,以为能吹灭火星,结果氧气越足火烧得越旺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,它用“风”和“火”这两个相克又相生的元素,生动展现了“方法错位”带来的反效果。它提醒我们:解决问题要先看清本质,蛮干或逃避只会火上浇油。就像现在很多人熬夜赶工,以为是在抢时间,其实效率反而更低,这也是一种“纵风止燎”。

王通

(584—617)绛州龙门人,字仲淹。幼好学。仕隋为蜀郡司户书佐。文帝仁寿间至长安上太平十二策。后知所谋不被用,乃归河汾间以教授为业,受业者以千数,时称“河汾门下”。薛收、房乔、李靖、魏徵等皆从受王佐之道。尝仿《春秋》作《元经》(一作《六经》),又著《中说》(一称《文中子》)。其言论不为儒者所称,惟《中说》留于后世。卒,门人私谥“文中子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