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衣夜哭

出自 唐代 温庭筠 《上裴舍人启》

释义:见'牛衣对泣',牛衣:用草或麻编成的给牛御寒、遮雨的东西。睡在牛衣里,相对着哭泣。比喻夫妻共守贫寒。亦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之态。

现代解析

《牛衣夜哭》讲的是汉代王章的故事:他穷得连被子都没有,只能盖着给牛御寒的破麻布取暖。夜里生病难受,他哭着对妻子说觉得自己快死了。妻子骂他没志气,激励他振作。后来王章奋发向上,果然成了大官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:
1. 困境中的真实人性——寒冷病痛时崩溃痛哭很正常,让人看到英雄也曾脆弱
2. 关键转折的力量——妻子那顿骂像一盆冷水,瞬间点醒梦中人
3. 绝境反弹的隐喻:破牛衣就像人生谷底,但破麻布里也能捂出热气,暗含"置之死地而后生"的智慧

最打动人的是它的反差感:
• 盖牛麻布的穷汉与后来衣锦还乡的官员
• 深夜痛哭的懦弱与白天奋起的坚强
• 妻子看似凶狠的责骂里,藏着最深的信任

就像现代人加班到崩溃时大哭一场,被家人骂醒后重新出发。它告诉我们:允许自己短暂脆弱,但永远要保留触底反弹的那股劲儿。

温庭筠

温庭筠(约812—866)唐代诗人、词人。本名岐,字飞卿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东南)人。富有天才,文思敏捷,每入试,押官韵,八叉手而成八韵,所以也有“温八叉”之称。然恃才不羁,又好讥刺权贵,多犯忌讳,取憎于时,故屡举进士不第,长被贬抑,终生不得志。官终国子助教。精通音律。工诗,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“温李”。其诗辞藻华丽,秾艳精致,内容多写闺情。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,为“花间派”首要词人,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。在词史上,与韦庄齐名,并称“温韦”。存词七十余首。后人辑有《温飞卿集》及《金奁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