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

出自 先秦 孙武 《孙子·军争》

释义:避开敌军初征时的旺盛斗志,待其松懈返回时再予攻击。

出处《孙子·军争》:“故善用兵者,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,此治气者也。”

现代解析

“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”这个成语的核心思想,可以用“躲开对手的锋芒,专挑他松懈时下手”来理解。

想象两个人打架:一方刚开始气势汹汹,拳头挥得虎虎生风,这时候硬碰硬肯定吃亏。聪明人会先退两步,等对方打累了、动作慢了,再抓住机会反击。这就是成语的实战逻辑——不和对手拼蛮力,而是用智慧找最佳时机

生活中处处能用上这个策略:
1. 职场竞争:同事为项目争得面红耳赤时,不急着加入混战,等大家吵累了,再提出冷静方案更容易被接受。
2. 学习考试:遇到难题先跳过,把能拿的分稳住,等最后精力集中时再回头攻克难点。
3. 家庭矛盾:家人发脾气时先避开争吵,等情绪平复后再沟通,效果更好。

它的魅力在于四两拨千斤——看似退让,实则掌控主动权。就像打太极,借力打力比硬扛更有效。这种智慧提醒我们: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正面刚,观察节奏、抓住弱点才是高手做法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