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波助澜

出自 隋代 王通 《文中子·问易》

释义:比喻从旁鼓动,使事态扩大(多含贬义)。

现代解析

“推波助澜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推动水波,助长浪涛”,用来比喻在某种局势或事件中,故意煽风点火、加大力度,让事情朝着更激烈或更糟糕的方向发展。

举个例子:假如两个人吵架,本来只是小摩擦,但旁边有人不断挑拨、添油加醋,导致矛盾升级,这就是“推波助澜”。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,形容那些不怀好意、故意激化矛盾的行为。

它的魅力在于用水的动态形象地描绘了人为扩大事态的过程,让人一听就能联想到“浪越来越大”的画面,生动又贴切。生活中,我们要警惕那些“推波助澜”的人,也要避免自己无意中成为“推波”者。

王通

(584—617)绛州龙门人,字仲淹。幼好学。仕隋为蜀郡司户书佐。文帝仁寿间至长安上太平十二策。后知所谋不被用,乃归河汾间以教授为业,受业者以千数,时称“河汾门下”。薛收、房乔、李靖、魏徵等皆从受王佐之道。尝仿《春秋》作《元经》(一作《六经》),又著《中说》(一称《文中子》)。其言论不为儒者所称,惟《中说》留于后世。卒,门人私谥“文中子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