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迷心窍

出自 清代 李绿园 《歧路灯》

释义:窍:孔穴。古人认为心有好几窍,窍不通,人就糊涂。比喻被某种错误事物所迷惑而昏了头脑。

现代解析

“鬼迷心窍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被鬼怪迷惑了心智”,但实际用来形容人因为某种原因(比如贪欲、冲动、执念等)变得头脑不清醒,做出反常或愚蠢的事。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
- 有人沉迷赌博,明知会倾家荡产,却控制不住一次次掏钱,这就是“鬼迷心窍”;
- 或者有人被花言巧语骗得团团转,周围人怎么劝都不听,最后上当受骗,也可以说TA“鬼迷心窍”。

它的精髓在于:
1. 强调“反常”:当事人平时可能很理智,但某一刻像中了邪一样失去判断力。
2. 隐含批评:虽然说是“鬼”迷惑,但其实是当事人自己钻了牛角尖,责任在自己。

这个成语生动形象,把抽象的心理状态比喻成“鬼怪作祟”,既贴切又带点幽默感,提醒我们:遇到诱惑或情绪上头时,得冷静下来,别让“心窍”被“鬼”迷住了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