誓不两立

出自 明代 罗贯中 《三国演义》

释义:誓:发誓。两立:双方并存。发誓不与敌人共存。形容仇恨极深。

现代解析

“誓不两立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发誓不能同时存在”,用大白话讲就是:两个人或两件事物矛盾深到必须“你死我活”,绝对无法共存。比如两个人结下大仇,公开说“有他没我”,这就是“誓不两立”的状态。

它的精髓在于三点:
1. 矛盾不可调和:不是普通吵架,而是根本立场对立,比如正义对邪恶、生存对毁灭,双方都认为“必须干掉对方才能解决问题”。
2. 态度极端坚决:用“发誓”来强调决心,类似“我对着老天爷保证,绝不让步”,把话说死了,不留余地。
3. 结果二选一:像拔河比赛最后一把定输赢,最终只能留一个,没有中间选项。

生活中常见于两种场景:
- 人际关系:比如有人背叛了你,你说“这辈子不和这种人往来”,这就是简化版的“誓不两立”。
- 大是大非问题:比如反侵略战争时“我们和侵略者誓不两立”,表达的是民族存亡的对抗。

注意:这成语自带“火药味”,日常小事用会显得夸张。它的魅力在于用短短四个字,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“绝不共存”的激烈对抗,像武侠片里高手对决前的那句“今日既分高下,也决生死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