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恶痛绝

出自 元代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

释义:恶:厌恶。痛:痛恨。指厌恶、痛恨到极点。也作“深恶痛疾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深恶痛绝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深深厌恶,痛恨到极点”,形容对某人或某事厌恶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。

举个例子:
如果你特别讨厌撒谎的人,一听到有人编造谎言欺骗别人,就会感到愤怒和鄙视,甚至想远离这种人。这种强烈的反感情绪,就可以用“深恶痛绝”来形容。

它的精髓在于强调厌恶的程度——不是一般的讨厌,而是从心底里无法接受,甚至带有一种“恨不得彻底消灭”的极端情绪。比如有人对贪污腐败“深恶痛绝”,说明他不仅反感,还可能支持严厉惩罚这种行为。

这个成语的生动之处在于,用“深”和“痛”两个程度很重的字,把情绪表达得特别强烈,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那种咬牙切齿的憎恶。

王实甫

王实甫(1260年-1336年),名德信,大都(今北京市)人,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(今定兴县)。元代著名戏曲作家,杂剧《西厢记》的作者,生平事迹不详。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,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,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,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,成为中国戏曲史上“文采派”的杰出代表。著有杂剧十四种,现存《西厢记》、《丽春堂》、《破窑记》三种。《破窑记》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,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。另有《贩茶船》、《芙蓉亭》二种,各传有曲文一折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