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不取苟合,行不取苟容,行义不图毁誉
出自 《战国策·秦三·蔡泽见逐于赵》
译文不说苟且附和别人的话,不做苟且讨好别人的事,行正义之事不必计较别人的诋毁或赞扬。
注释苟合:附和;迎合。苟容:屈从附和以取容于世。
赏析此句强调了一个人应该遵循内心真实的信念和道德准则,展现出不曲意逢迎的态度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用今天的大白话来说就是:说话不随便附和别人,做事不为了讨好别人而放弃原则,坚持做对的事,不在乎别人夸还是骂。
它传递了三个核心态度:
1. 有主见,不当“应声虫”
别人说什么就跟着点头,不是真诚,而是偷懒。真正厉害的人会独立思考,哪怕观点和别人不同,也敢坦率表达。
2. 有底线,不“和稀泥”
为了不得罪人,就放弃自己的原则去迎合别人?这种行为短期看似“聪明”,长期只会让人失去尊重。真正的骨气,是做事对得起良心。
3. 做对的事,别被闲话绑架
有人夸你,别飘;有人骂你,别慌。只要事情本身是对的,外界的评价都是噪音。比如一个人坚持环保,就算被嘲笑“多管闲事”,时间会证明价值。
这句话的魅力在于: 它戳中了人性弱点——我们常常为了“合群”或“不被讨厌”,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。而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成熟,是学会对世界说“我有我的坚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