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,守经事而不知其宜,遭变事而不知其权。
出自 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
译文做人臣者不可以不知《春秋》,否则就只会株守常规之事却不懂得因事制宜,遇到突发事件则不知如何灵活对待。
注释春秋:《春秋》,又称《春秋经》《麟经》或《麟史》等,是中国春秋时期的编年体史书,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鲁国的重要史实。经事:经典规定的常道。变事: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。
赏析《春秋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,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,被后人称为“春秋笔法”“微言大义”,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“六经”之一,此句说明了《春秋》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思想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用大白话来说就是:当官的人必须懂点历史经验(春秋),不然遇到常规工作不知道灵活处理,碰上突发状况又不会随机应变。
它的核心道理有三层:
1. 知识储备是基础——就像现在公务员要学政策法规一样,古人强调官员必须掌握历史经验("春秋"),这是处理问题的工具箱。
2. 日常工作要会变通——"守经事"指按规矩办事,但死板执行可能把事情办僵,得像老厨师做菜懂得调整火候。
3. 突发事件要敢决断——遇到地震疫情这种特殊情况,得像消防员救火那样打破常规,不能只会翻操作手册。
这句话厉害在把当官的智慧说透了:既要肚子里有货,又要脑子会转弯。就像现在既要遵守纪律,又要有创新意识。历史案例就是现成的教科书,教会人在不同场景下该守规矩时守规矩,该突破时敢突破。这种平衡智慧,对现代职场人同样适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