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风吹柳日初长,雨余芳草斜阳。
出自 宋代 秦观 《画堂春·东风吹柳日初长》
译文东风吹柳的烂漫时节,白昼逐渐加长,外面刚刚下完小雨,芳草在斜阳下闪着流光。
注释日初长:白昼开始长了。雨余:雨后。
赏析此句铺叙春睡前景色,春雨初霁,春日渐长,东风吹拂柳条,斜阳映照芳草,正是困人天气,为春睡渲染足了气氛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的雨后景象,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宁静悠远的意境。
"东风吹柳日初长"说的是:春风轻轻吹动柳枝,白天开始渐渐变长(点明这是初春时节)。这里用东风和柳条的动态搭配,让人感受到春天特有的柔软气息,而"日初长"的细节暗示季节变化,给人希望感。
"雨余芳草斜阳"呈现的是:刚下过一场雨,带着水珠的青草在夕阳斜照下闪闪发光。这里"雨余"的湿润感、"芳草"的清新味、"斜阳"的温暖色调,三个元素叠加,创造出一种雨后泥土芬芳混合着青草香气的氛围,夕阳的余晖又为画面镀上一层柔和的滤镜。
整句诗的精妙在于:1. 用最普通的自然景物(风、柳、草、阳光)组合出鲜活的画面;2. "初长""雨余"等词暗含时间流动感,让静态画面有了生命;3. 通过视觉(斜阳)、触觉(东风)、嗅觉(芳草)的多重感受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。这种对平凡景物的细腻观察和精准表达,正是古典诗歌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秦观
秦观(1049-1100)字太虚,又字少游,别号邗沟居士,世称淮海先生。汉族,北宋高邮(今江苏)人,官至太学博士,国史馆编修。秦观一 生坎坷,所写诗词,高古沉重,寄托身世,感人至深。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,多有遗迹。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,丽水的秦少游塑像、淮海先生祠、莺花亭;青田的秦学士祠;湖南郴州三绝碑;广西横县的海棠亭、醉乡亭、淮海堂、淮海书院等。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,墓碑上书“秦龙图墓”几个大字。有秦家村、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