旦辞爷娘去,暮宿黄河边,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。

出自 南北朝 佚名 《木兰诗》

译文早上辞别父母上路,晚上宿营在黄河边,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,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。

注释旦:早晨。辞:离开,辞行。溅溅:水流激射的声音。但闻:只听见。

赏析此句描写了花木兰奔赴战场的情景,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、军情的紧迫、心情的急切,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年轻女子离家出征的场景,用昼夜交替的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形成强烈对比。

白天她告别父母出发,傍晚已驻扎在黄河边——短短一句就让人感受到行军的速度和离家的遥远。最打动人心的部分在于声音的对比:离家后再也听不到父母呼唤她的温柔声音,耳边只剩下黄河水哗啦啦的冰冷声响。

这种写法巧妙之处在于:
1. 用声音代替抒情:不直接说"我想家",而是通过"听不到家的声音"来表现思念,黄河的水声越喧闹,越反衬出内心的孤独。
2. 巨大反差制造冲击:父母充满关爱的呼唤声与自然界无情的流水声形成冷暖对比,让人瞬间体会到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撕裂。
3. 画面感极强:就像电影镜头,先拍父母送别的特写,再切换到黄河边孤独的身影,配上不同的环境音效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

本质上,这是在用最朴实的日常细节(父母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),揭示战争中最普遍的伤痛——普通人被迫离开温暖的家庭,面对残酷的未知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