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漠沙如雪,燕山月似钩。

出自 唐代 李贺 《马诗二十三首·其五》

译文平沙万里,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。连绵的燕山山岭上,一弯明月当空,如弯钩一般。

注释大漠:广大的沙漠。燕山:在河北省。一说为燕然山,即今之杭爱山,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。钩:古代兵器。

赏析此句语言明快,风格健爽,描绘了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,由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,暗含战斗之意,抒发了诗人热切实现抱负的愿望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夜景图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:

1. 画面感极强
"大漠沙如雪"就像用手机广角拍下的沙漠全景——月光下,连绵的沙丘反射出银白色光泽,仿佛刚下过一场雪,给人干净又苍凉的感觉。

2. 巧用生活化比喻
把新月比作"钩"特别接地气,就像我们抬头看见弯月会联想到鱼钩、镰刀。这个比喻让遥远的月亮瞬间变得亲切可触,还暗示着边疆战士日常使用的武器。

3. 冷暖对比的意境
前句"沙如雪"是冷色调的静景,后句"月似钩"突然注入一丝锐利的动感,像电影镜头从全景推到特写,在苍茫中凸显出孤寂与警觉。

4. 隐藏的情感密码
表面写景,实际传递着戍边人的心境:看似唯美的"雪景"背后是荒无人烟的寂寞,那弯"钩月"可能让战士想起家乡的灯火,或是警觉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战斗。

李贺
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