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养我时,日夜令我藏。

出自 唐代 杜甫 《新婚别》

兔丝附蓬麻,引蔓故不长。
嫁女与征夫,不如弃路旁。
结发为君妻,席不暖君床。
暮婚晨告别,无乃太匆忙。
君行虽不远,守边赴河阳。
妾身未分明,何以拜姑嫜?
父母养我时,日夜令我藏。
生女有所归,鸡狗亦得将。
君今往死地,沉痛迫中肠。
誓欲随君去,形势反苍黄。
勿为新婚念,努力事戎行。
妇人在军中,兵气恐不扬。
自嗟贫家女,久致罗襦裳。
罗襦不复施,对君洗红妆。
仰视百鸟飞,大小必双翔。
人事多错迕,与君永相望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古话用今天的大白话来说,就是:"爸妈养我的时候,整天提心吊胆让我躲着别出门。"

它生动刻画了两种深层含义:
1. 父母过度保护:就像现在有些家长把孩子关在家里,怕摔着怕碰着,连上下学都要接送。古人用"日夜令我藏"五个字,把这种24小时全方位监护的状态写得特别形象。

2. 时代背景折射:古代社会动荡时(比如战乱年代),父母确实需要把孩子藏起来保命。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,父母总是用他们的方式在帮孩子规避风险,虽然有时候方法显得笨拙。

最妙的是"藏"这个字,既可能是物理上的躲藏,也暗指精神上的约束——就像现在有些父母不许孩子追星、打游戏、晚归,本质上都是另一种形式的"藏"。

这句话之所以能流传千年,就是因为它用最生活化的场景(父母让孩子躲起来),道破了亲子关系中永恒的矛盾:保护与自由的天平,至今仍在每个家庭摇晃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