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田人,改习尘市生涯,定为败路;读书人,干与衙门词讼,便入下流。
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六十则》
译文种田的人,改做生意,定会遭到失败;读书的人,参与包打官司,品格便日趋低下。
注释尘市:犹尘世,市井。衙门: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。词讼:诉讼。
赏析所谓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”,做事最忌朝三暮四,心猿意马,只有安于本分,恪尽职守,干一行、爱一行才会有所成就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用大白话来说就是:种地的硬要改行去做生意,多半会赔得底朝天;读书人非要掺和打官司的事,品格就容易往下出溜。
它的精髓在于用两种职业错位的例子,讲透了"守本分"的重要性:
1. 种田人强闯商界为什么容易翻车?
就像让只会开拖拉机的老农突然去操盘股票,他不懂市场规则、没有风险意识,仅凭一腔热血扎进去,结局往往是被现实毒打。这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:跨界需要能力储备,盲目转行等于主动跳坑。
2. 读书人插手官司为何掉价?
古代读书人本应研究学问、教化百姓,非要跑去帮人写状纸、搞关系,就像大学教授放着课不上,整天帮人打离婚官司挣外快。不是说这些事本身不好,而是违背了读书人"明理正身"的根本,容易在利益诱惑中迷失初心。
这句话的魅力在于,用两个生动对比的场景,把"人贵守本"的智慧说得明明白白。就像现在常说的"别用你的业余爱好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",或者"挣快钱容易丢底线",都是同样的道理。它提醒我们:在改变人生赛道时,要掂量清楚自己的斤两;在面对诱惑时,要守住安身立命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