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桥春雪君归日,秦岭秋风我去时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,形成强烈对比:
前半句"蓝桥春雪君归日"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:春天蓝桥边残雪未消,正好是你衣锦还乡的日子。这里用"春雪"的纯净暗示友人归来的美好,整个画面透着明亮、希望的色调。
后半句"秦岭秋风我去时"突然转为苍凉——当秋风吹过秦岭荒山时,却是我独自离去的背影。"秋风"带着萧瑟感,秦岭的巍峨更显出漂泊的孤独,与前句形成冷暖交替的时空切换。
最妙的是藏在字里行间的故事:你回来时春光明媚,我离开时满目萧条。这种错位的相遇背后,可能是仕途起伏、人生聚散的无常。不用直说惆怅,通过"春与秋"、"归与去"的镜像对照,就把人生际遇的无奈表达得含蓄又深刻。就像电影里两个交错的镜头,不需要台词就能让人心领神会。
白居易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