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极始知花更艳,愁多焉得玉无痕。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薛宝钗咏白海棠》

译文白海棠一洗颜色,淡极更艳,白海棠清洁自励,宁静自安,岂如多愁之玉,留下瘢痕。

注释玉:指白玉一般的海棠。焉得:怎能。痕:就玉说,“痕”是瘢痕,以人拟,“痕”是泪痕。

赏析在描述白海棠时,作者用“淡极始知花更艳”来形容它的美丽。这种美丽不仅体现在白海棠鲜明的色彩和丰盈的姿态上,更借此表达了一种内心的纯洁和安静。这种内向的美丽与作者所倡导的女性品德相呼应,即自持端庄,保持清心寡欲、遵循传统道德规范。“愁多焉得玉无痕”同样蕴含着人生哲学的思考。它通过对比淡泊和过于忧虑的人两者的差别,告诉我们,只有在内心淡泊恬静的时候,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价值所在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两个对比的画面,传递了深刻的生活哲理。

前半句"淡极始知花更艳"像在说:看惯了浓妆艳抹,反而觉得素雅的白花更动人。就像我们吃多了重口味,突然喝到清泉会觉得特别甘甜。生活中也是这样,简单纯粹的东西往往最有生命力,过度包装反而让人审美疲劳。

后半句"愁多焉得玉无痕"更像一句人生忠告:总沉浸在负面情绪里,再完美的人也会留下伤痕。就像反复用手摸玉石,再光洁的表面也会沾上指纹。提醒我们不要被忧愁困住,要学会调节心态。

两句合起来看,前一句教我们欣赏朴素之美,后一句教我们保持心灵纯净。用"花"和"玉"这两个美好意象作比喻,把抽象的人生道理说得生动可感。既点出了物极必反的规律,又包含着对修养心性的劝诫,让人在美的感受中领悟处世智慧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