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之在石,抵掷则瓦砾,追琢则圭璋

出自 《了凡四训·积善之方》

译文一块被包在石头里的玉,要是随意丢弃了,那就只能成为瓦片,要是加以精雕细琢,就会变成美玉。

注释抵掷:投掷。

赏析此句对比玉石在未经雕琢时如同瓦砾,经过精心雕琢则成为贵重的圭璋,强调了磨砺与雕琢对于提升自我价值的重要性;比喻人经过学习和修养,能够由平凡变得杰出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用玉和石头作比喻,讲了一个很实在的道理:同样一块材料,对待方式不同,结果天差地别。

好比山里挖出来的一块玉石原石,如果随手乱扔乱砸,它就只是块普通石头,和碎瓦片没两样。但要是交给匠人精心打磨雕刻,就能变成贵重的玉器,比如祭祀用的圭璋(古代重要礼器)。

核心道理有三层:
1. 潜力需要开发:好东西可能藏在普通外表下,就像翡翠原石看着像普通鹅卵石。
2. 方法决定价值:粗暴对待就浪费,用心处理才升值。好比同一块木头,胡乱劈柴只能烧火,精工细作能成家具。
3. 适用于人:这句话其实在说人才培育。比如同一个孩子,放任不管可能庸碌一生,好好培养就能成材。就像《伤仲永》里那个被父亲耽误的神童。

现在常用来提醒:对待有价值的事物(包括人),别糟蹋天赋,要给合适的成长条件。就像现代教育强调的"因材施教",或者职场中"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位置"的管理智慧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