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出自 五代 李煜 《虞美人·春花秋月何时了》
译文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,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。
注释故国:指南唐故都金陵(今南京)。
赏析诗人身居囚屋,听着春风,望着明月,触景生情,愁绪万千,用叹惋的口气,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,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厌倦与绝望之情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独处时的深沉感慨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"小楼昨夜又东风"——诗人独自住在小楼上,昨晚又感受到了春风拂面。这里的"又"字很关键,暗示这样的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,春风年复一年地吹来,而人却年复一年地老去。
2. "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"——在皎洁的月光下,想起已经失去的故国(或故乡),痛苦得不敢回忆。月光本应美好,却反而让思念更加刺痛,这种反差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。
整句诗的魅力在于:
- 用简单的自然景象(春风、明月)承载复杂的情感
- "东风"代表新生,却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凋零
- 月光下的回忆不是甜蜜的,而是"不堪回首"的,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
- 虽然写的是个人感受,但每个人都能从中体会到自己关于时光流逝、物是人非的感慨
就像我们现代人偶尔在深夜想起再也回不去的童年老家,或在某个熟悉季节想起已经离开的亲人,那种既怀念又心痛的感觉,就是这首诗表达的核心情感。
李煜
李煜(937年8月15日―978年8月13日),南唐元宗(即南唐中主)李璟第六子,初名从嘉,字重光,号钟隐、莲峰居士,汉族,生于金陵(今江苏南京),祖籍彭城(今江苏徐州铜山区),南唐最后一位国君。李煜精书法、工绘画、通音律,诗文均有一定造诣,尤以词的成就最高。李煜的词,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、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,又受李璟、冯延巳等的影响,语言明快、形象生动、用情真挚,风格鲜明,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,含意深沉,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,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