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乙近天都,连山接海隅。

出自 唐代 王维 《终南山》

译文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,与天帝的住所临近。绵亘不绝的山峦,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。

注释太乙:又名太一,秦岭之一峰。天都:天帝所居。海隅:海边。

赏析诗人用夸张的手法,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,这个总轮廓,只能得之于遥眺,而不能得之于逼视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,用现代话来说就是:

"太乙山高耸入云,仿佛靠近了天宫;连绵的山脉像巨龙一样蜿蜒,一直延伸到大海的角落。"

1. 画面感极强
诗人用"近天都"形容山势之高,让人瞬间想象出山峰刺破云层的壮观;"接海隅"则像电影镜头一样,从山脚拉到远方,展现山脉的无穷无尽。这种写法比直接说"山很高很长"生动百倍。

2. 夸张却合理
太乙山(终南山)实际不可能真的碰到天、连到海,但诗人通过夸张手法,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磅礴气势。就像我们说"累成狗"并不是真的变成狗,却能让人立刻理解那种疲惫。

3. 隐藏的浪漫
古人认为天上有神仙居所,说山"近天都",暗含了对仙境的向往;而山脉接海则暗示天地万物的神秘联系。这种想象让风景有了神话色彩,比单纯写景更耐人寻味。

精髓所在:短短十个字,既拍出了"航拍中国"般的全景镜头,又藏着古人对天地的敬畏与幻想,这才是经典诗句穿越千年的魅力。

王维
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,汉族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任太乐丞。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维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。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,多才多艺,音乐也很精通。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