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反其宅,水归其壑,昆虫毋作,草木归其泽!

出自 先秦 佚名 《伊耆氏蜡辞》

译文风沙不要作恶,泥土返回它的原处。河水不要泛滥,回到它的沟壑。昆虫不要繁殖成灾。野草丛木回到沼泽中去,不要生长在农田里。

注释反: 通“返”。宅: 河流的堤岸。作:兴起。泽:水草地、沼泽地。

赏析这是一首古老的农事祭歌,具有明显咒语性质、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祝辞,集中反映了原始先民面对地质灾害、洪水灾害、动物灾害、植物灾害等众多自然灾害侵袭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古语用大白话来理解,就是古人对着大自然许下的四个朴素愿望:

1. 泥土老实在田里待着
("土反其宅")
担心水土流失,希望耕地不被冲垮,泥土能稳稳地留在该在的地方,就像人回到家一样安心。

2. 洪水别乱跑,乖乖进河道
("水归其壑")
祈祷雨水都流进沟渠河床,别泛滥成灾。把洪水比作调皮孩子,喊它"回该去的坑洼里"。

3. 虫虫们别来搞破坏
("昆虫毋作")
求蝗虫之类的害虫别闹灾,像是跟虫子打商量:"你们消停点,别祸害庄稼行不行?"

4. 杂草去沼泽,别占良田
("草木归其泽")
希望野草灌木长在低洼沼泽里,把肥沃土地让给庄稼,像在给植物分"宿舍":该长哪就长哪。

背后的智慧
这其实是首原始版的"农耕守护咒语",用唠家常的语气和自然谈判。古人不懂科学治水杀虫,就用这种仪式感的话语,表达对风调雨顺的渴望,体现的是农业社会"靠天吃饭"的真实心态。四句话像四道护身符,分别针对土地、洪水、虫害、杂草四大天敌,短短几句却覆盖了农耕的所有痛点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