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老念牧童,倚杖候荆扉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质朴温馨的乡村生活场景,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一位乡村老爷爷(野老)惦记着放牧未归的小孙子,他拄着拐杖(倚杖)靠在柴门边(荆扉),一边张望一边等待孩子回家。短短十四个字就像用手机拍下的生活短视频:
1. 画面感极强:柴门、拐杖、张望的老人,三个元素就构成有温度的镜头
2. 情感暗流涌动:不说"担心",但"念"字透出牵挂,"候"字藏着坐立不安
3. 乡村生活符号:牧童、荆扉都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,现在依然能联想到留守老人等孩子的场景
最妙的是诗人像用显微镜观察生活,把中国人最熟悉的"等孩子回家"这个动作,写得既平凡又动人。就像现在老人站在村口等校车的样子,跨越千年依然能引起共鸣。
王维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,汉族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任太乐丞。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维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。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,多才多艺,音乐也很精通。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