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重叠叠上瑶台,几度呼童扫不开。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花影》

译文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,几次叫仆人去清扫都扫不掉。

注释重重叠叠: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,很浓厚。瑶台:华贵的亭台。几度:几次。童:男仆。

赏析诗人用讽喻的手法,将重重叠叠的花影比作朝廷中盘踞高位的小人,正直的朝臣无论怎样努力,也把他们清除不掉,去了一批,又上来一批。“上瑶台”写花影移动,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;“扫不开”写花影难除,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,比喻正直之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,小人暂时会销声匿迹,但最终仍然会出现在政治舞台上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非常生动的画面感,描绘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日常场景:

第一句"重重叠叠上瑶台"
把影子比作调皮的孩子,一层层爬上精美的亭台(瑶台)。这里用"重重叠叠"让读者立刻能想象出影子不断晃动的样子,而"瑶台"这个美称让普通的场景突然变得像仙境一样有趣。

第二句"几度呼童扫不开"
诗人假装生气地叫小童来打扫影子,结果发现根本扫不走。这种孩子气的举动特别真实——明明知道影子扫不掉,却偏要较劲,把无形的影子写得像落叶一样可以打扫,这种天真的想法让人会心一笑。

精妙之处在于
1. 把普通的影子写得活灵活现,好像有生命似的
2. 用"扫影子"这种不可能的事,展现诗人观察生活时独特的童心
3. 短短两句就完成了一个有情节的小剧场:影子爬高→主人较劲→失败告终

这就像现在人拍短视频:对着窗户上的雨滴说"你别跑了",本质上都是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对日常小事的喜爱。古人用诗,我们用手机,但那种发现生活趣味的眼光是相通的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