奈何穷金玉,雕刻以为尊?
出自 唐代 陈子昂 《感遇诗三十八首·其十九》
圣人不利己,忧济在元元。黄屋非尧意,瑶台安可论?
吾闻西方化,清净道弥敦。
奈何穷金玉,雕刻以为尊?
云构山林尽,瑶图珠翠烦。
鬼工尚未可,人力安能存?
夸愚适增累,矜智道逾昏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直白翻译就是:“为什么非要耗尽金银玉石,靠雕刻装饰来彰显尊贵呢?”
它本质上在讽刺一种社会现象:人们盲目追求用贵重材料(金玉)和精细工艺(雕刻)来抬高身价,却忽略了事物真正的价值。就像今天有人觉得名牌包、豪车才能代表身份,而忽视了内在修养或实用功能。
诗人用反问语气,暗含批判——真正的“尊贵”不该依赖外在的堆砌。这句话的精妙在于:
1. 以小见大:用“金玉雕刻”这个具体行为,戳中人类爱慕虚荣的普遍心理;
2. 反差感:金玉本是珍宝,但“穷尽资源只为面子”的做法反而显得廉价;
3. 留白空间:没直接说“什么才是真尊贵”,让人自然联想到质朴、才华等更珍贵的品质。
放到现代,它依然在提醒我们:为面子过度消费、用奢侈品武装自己,可能反而暴露了内心的不自信。真正的价值,从来不在表面功夫。
陈子昂
陈子昂(公元661~公元702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射洪市)人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《感遇》38首,《蓟丘览古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与司马承祯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