却是池荷跳雨,散了真珠还聚。

出自 宋代 杨万里 《昭君怨·咏荷上雨》

译文梦醒后观庭院荷池,急雨敲打荷叶,晶莹的雨点如断线的珍珠,忽聚忽散。

注释真珠:即珍珠。

赏析此句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雨打荷叶的美景,“跳”、“散”、“聚”三个动词连用,将这番情景写得活灵活现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的是雨滴打在池塘荷叶上的灵动画面,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传递出细腻的美感。

1. 画面动感十足
"跳雨"二字特别生动——雨点不是死板地落下,而是像小精灵一样在荷叶上蹦跳。我们生活中都见过雨滴在叶片上弹起的场景,诗人用"跳"字瞬间让画面活了起来。

2. 比喻贴切有趣
把雨滴比作"真珠"(珍珠)特别形象:圆润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,就像散落的珍珠。更妙的是"散了还聚"——珍珠般的雨滴被新落下的雨点打散,转眼又聚成新的水珠,这个动态过程被诗人精准捕捉。

3. 小场景见大智慧
诗人没有写什么宏大景象,而是聚焦在巴掌大的荷叶上。但正是这种细微观察,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精妙——看似普通的雨打荷叶,原来藏着珍珠散聚的趣味,生活中处处有诗意。

这种写法就像现代人用手机拍下雨滴的特写视频,诗人用文字完成了类似的"微观摄影",让我们重新发现习以为常的自然之美。

杨万里
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