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辈道何穷,寒山细雨中。

出自 唐代 杜荀鹤 《秋日山中寄李处士》

吾辈道何穷,寒山细雨中。
儿童书懒读,果栗树将空。
言论关时务,篇章见国风。
升平犹可用,应不废为公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山细雨中独自前行的画面,传递出一种面对困境时的深沉思考。"吾辈道何穷"可以理解为"我们这些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",表现出迷茫与求索的心态;"寒山细雨中"用简练的意象勾勒出清冷孤寂的环境,细雨既写实又象征人生路上的重重阻碍。

全句的动人之处在于:它将人生困境具象化为风雨交加的山路,不直接说"难",却让读者通过"寒""细"二字感受到举步维艰;同时"道何穷"的疑问又保持着向上的姿态,仿佛在迷茫中仍坚持寻找答案。这种含蓄而有力的表达,让每个在人生路上遭遇挫折的人都能产生共鸣——我们都在属于自己的"寒山细雨"中,追问着前路的方向。

杜荀鹤

杜荀鹤(846~904),唐代诗人。字彦之,号九华山人。汉族,池州石埭(今安徽石台)人。大顺进士,以诗名,自成一家,尤长于宫词。大顺二年,第一人擢第,复还旧山。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,朱全忠厚遇之,表授翰林学士、主客员外郎、知制诰。恃势侮易缙绅,众怒,欲杀之而未及。天祐初卒。自序其文为《唐风集》十卷,今编诗三卷。事迹见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、何光远《鉴诫录》、《旧五代史·梁书》本传、《唐诗纪事》及《唐才子传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