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问复招魂,无因彻帝阍。

出自 唐代 陆龟蒙 《离骚》

译文屈原写出《天问》《招魂》这样脍炙人口的佳作,却仍无法将他的心意传达至君王面前。

注释天问:《天问》,屈原所作的诗篇。招魂:楚辞中一篇独具特色的作品,它是模仿民间招魂习俗写成的,其中又包含作者的思想感情。一说屈原为“呼唤楚怀王的灵魂回到楚国来”而作;一说宋玉“哀屈原魂魄放佚”,因而作。彻:穿透。阍:宫门。

赏析诗人吟咏屈原,借此感伤自己的身世遭遇,用屈原的这两篇诗名代指屈原的忠君爱国之心,那种满腔爱国之情无由以达天听的悲愤情怀蕴涵于“天问”、“招魂”的题面之下,揭示出报国无门的悲愤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可以这样理解:

诗人在表达一种无力感——他像屈原写《天问》《招魂》那样,用尽才华向苍天发问、为逝者招魂,却始终找不到途径把心声传递到天帝的耳中。这里的"帝阍"(天帝的守门人)象征着阻隔,暗指现实中的权力阶层或命运的无情。

深层来看,诗人借古喻今:
1. 用屈原的典故,暗示自己和屈原一样怀才不遇
2. "无因彻"三个字特别有力,直白道出底层声音被屏蔽的普遍困境
3. 把抽象的痛苦具体化:就像拼命敲门却无人应答,让读者能感同身受

这种表达的精妙在于:
- 用神话意象说人间事,既含蓄又尖锐
- 短短十个字包含三个动作(问天、招魂、叩门),画面感极强
- 现代人读来依然有共鸣,比如面对不公时的呐喊无门

陆龟蒙

陆龟蒙(?~公元881年),唐代农学家、文学家,字鲁望,别号天随子、江湖散人、甫里先生,江苏吴县人。曾任湖州、苏州刺史幕僚,后隐居松江甫里,编著有《甫里先生文集》等。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《笠泽丛书》中,现实针对性强,议论也颇精切,如《野庙碑》、《记稻鼠》等。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,世称“皮陆”,诗以写景咏物为多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