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。

出自 唐代 杜甫 《春日忆李白》

译文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,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,天各一方,只能遥相思念。

注释渭北:渭水北岸,借指长安(今陕西西安)一带,当时杜甫在此地。江东: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,当时李白在此地。

赏析此句选取了诗人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,仿佛“春树”“暮云”也有和诗人同样深重的离情,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,情韵绵绵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两幅相隔千里的自然画面,用最朴素的景物传递深厚的思念之情。

前半句"渭北春天树"像是北方早春的速写:黄土高原上,新绿的树木孤零零站在空旷原野中,枝条刚冒嫩芽,带着北方春寒中的倔强。光秃了一个冬天的树枝突然有了生机,反而更凸显环境的苍凉。

后半句"江东日暮云"瞬间切换到江南黄昏:水乡的天空铺满晚霞,云朵被夕阳染得绚烂,却因暮色将至显得格外短暂。温暖的颜色与即将消失的光亮形成矛盾,就像美好回忆与无法重聚的现实。

两幅画面通过"春天"和"日暮"形成奇妙对比——一个在生长,一个在消逝;一个带着希望,一个带着惆怅。诗人没有直接说思念,但让北方的新树与南方的暮云隔空对话,就像分离的两人各自望着眼前的风景,却想着对方所在的方向。这种"看似写景,实则写情"的手法,让普通的云和树都变成了情感的密码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