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将汉月出宫门,忆君清泪如铅水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:
诗人用拟人的手法,把一件文物(可能是铜制的)想象成有感情的人。诗中"汉月"指的是汉代流传下来的铜镜或铜器,"出宫门"暗示这件文物曾经属于皇宫,如今流落民间。后一句更生动:文物想起旧主时,流下的铜锈就像人在流泪,而"铅水"既形容铜绿的颜色,又暗指泪水沉重如铅。
全诗妙在两点:
1. 用"流泪"这个动作,让冷冰冰的文物突然有了温度,仿佛在诉说千年沧桑;
2. "铅水"这个比喻既写实(铜锈的质感)又写情(沉重的哀伤),把物与人、古与今的情感打通了。
就像我们今天在博物馆看到一件古物,突然感觉它似乎带着故事,这句诗写的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共情。
李贺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