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:两只飞蛾在灯前飞舞,却显得对生命充满厌倦,急于结束自己。诗人用飞蛾扑火的自然现象,隐喻人对某些执念或欲望的盲目追求。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表面意思:飞蛾被灯光吸引而疯狂舞动,看似在追求光明,实则是在自我毁灭。诗人观察到它们"厌生"(厌倦生命)的状态,觉得这种求死之心过于急切。
2. 深层含义:
- 借飞蛾比喻人类:就像飞蛾无法抗拒火光,人也常被某些事物(如名利、爱情等)盲目吸引,即使知道可能有害也难以自拔。
- "何太切"的感叹:既是对飞蛾的怜悯,也是对世人急功近利、不顾后果行为的反思。
3. 现实启示:
这首诗提醒我们审视自己的追求——是否像灯前飞蛾一样,被某些事物蒙蔽双眼?是否在追逐的过程中反而失去了更宝贵的东西?它告诫人们要保持清醒,避免被一时的诱惑引向危险境地。
孟郊
孟郊,(751~814),唐代诗人。字东野。汉族,湖州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,祖籍平昌(今山东临邑东北),先世居洛阳(今属河南)。唐代著名诗人。现存诗歌500多首,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,代表作有《游子吟》。有“诗囚”之称,又与贾岛齐名,人称“郊寒岛瘦”。元和九年,在阌乡(今河南灵宝)因病去世。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