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
出自 两汉 曹操 《观沧海》

译文萧瑟的风声传来,草木动摇,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。

注释萧瑟: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。洪波:汹涌澎湃的波浪。

赏析此句意境开阔,气势雄浑,描写了典型的秋天景象,诗人对波涛汹涌、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,反映出诗人奋发进取,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秋日江景图,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
秋风呼呼地刮着,带着凉意和力量,吹得树叶沙沙作响。原本平静的江面突然翻涌起巨大的浪涛,一波接一波地奔腾向前。短短十个字,诗人用"萧瑟"让我们感受到秋风的无形力量,又用"洪波涌起"让我们看到江水由静到动的瞬间变化。

这种描写妙在两点:一是用声音和画面的结合,秋风声与波涛声仿佛就在耳边;二是通过自然景象的剧烈变化,暗示着诗人内心激荡的情感。就像我们突然看到平静的湖面被大风掀起浪花时,也会感到心潮澎湃一样。

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有多激动,但透过这些翻滚的浪涛,我们自然能体会到一种豪迈的气概。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,比直接说"我很激动"要生动有力得多,让读者在想象画面时,不知不觉就感受到了诗人的胸怀。

曹操

曹操(155年-220年正月庚子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,汉族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,其子曹丕称帝后,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曹操精兵法,善诗歌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;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史称建安风骨,鲁迅评价其为“改造文章的祖师”。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,尤工章草,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评其为“妙品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