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踪迹走红尘,回首青山入梦频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像一位疲惫旅人的自白:在外闯荡十年,看遍世间繁华热闹,可每当静下来时,最常出现在梦里的还是故乡那片青山。
它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捕捉了现代人共有的矛盾心理——我们为了理想奔赴远方,却在某个深夜突然被乡愁击中。诗中的"走红尘"是现实的奔波,"青山入梦"是心灵的归处,两相对比下,那种"身体在都市打拼,灵魂却渴望回归"的拉扯感就特别鲜活。
诗人用"十年"这个具体时间刻度,让漂泊的漫长感变得可触摸;而"频"字像计数器一样,记录着游子对故乡反复的思念。最妙的是"青山"这个意象,既是实指家乡山水,又暗喻着纯真年代和初心,比直接说"想家"更耐人寻味。
这种情感放在今天依然成立:我们可能把"红尘"换成996的写字楼,把"青山"想象成老家阳台看到的远山,但那种"出走半生,最念童年"的怅惘从未改变。
陈抟
陈抟(拼音tuán)(871年—989年),字图南,号扶摇子,赐号“白云先生”、“希夷先生”,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、养生家,尊奉黄老之学。后唐清泰二年(935年),隐居武当山九石岩。著有《胎息诀》、《指玄篇》等专著。后晋天福四年(939年),游峨眉山讲学,号“峨眉真人”。著有《观空篇》等。并拜麻衣道者为师,从事《易》学研究,著有《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》、《易龙图序》、《太极阴阳说》、《太极图》和《先天方圆图》等,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。北宋端拱初年(988年),仙逝于华山张超谷,享年118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