惜我时不遇,适与飘风会。

出自 魏晋 曹丕 《杂诗二首》

漫漫秋夜长,烈烈北风凉。
展转不能寐,披衣起彷徨。
彷徨忽已久,白露沾我裳。
俯视清水波,仰看明月光。
天汉回西流,三五正纵横。
草虫鸣何悲,孤雁独南翔。
郁郁多悲思,绵绵思故乡。
愿飞安得翼,欲济河无梁。
向风长叹息,断绝我中肠。

西北有浮云,亭亭如车盖。
惜哉时不遇,适与飘风会。
吹我东南行,行行至吴会。
吴会非我乡,安能久留滞。
弃置勿复陈,客子常畏人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生不逢时的无奈感,就像一个人刚准备大展拳脚,突然被狂风打乱了所有计划。

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:农夫播种时突遇暴风,歌手开嗓时话筒失灵,运动员起跑时摔跤——所有努力都碰上了最不巧的阻碍。"飘风"象征着不可控的外力,可能是动荡的时局、突发的变故,或是纯粹的坏运气。

诗人用"适"(恰好)这个字凸显了命运的戏弄感:不是自己不够努力,而是刚起步就撞上最糟糕的时机。这种感叹超越了具体时代,任何在职场碰壁、创业受挫、理想受阻的现代人,都能瞬间共鸣。

妙处在于:短短十个字既承认现实困境(飘风),又暗藏不甘(惜我),像一句穿越千年的叹息,让所有被现实泼过冷水的人都能找到情绪的出口。

曹丕

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(187年冬-226年6月29日),字子桓,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曹魏的开国皇帝,公元220-226年在位。他在位期间,平定边患。击退鲜卑,和匈奴、氐、羌等外夷修好,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。除军政以外,曹丕自幼好文学,于诗、赋、文学皆有成就,尤擅长于五言诗,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,并称三曹,今存《魏文帝集》二卷。另外,曹丕著有《典论》,当中的《论文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。去世后庙号高祖(《资治通鉴》作世祖),谥为文皇帝,葬于首阳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