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处青山隔尘土,一庵吾欲送华颠。

出自 金朝 元好问 《眼中》

眼中时事益纷然,拥被寒窗夜不眠。
骨肉他乡各异县,衣冠今日是何年?
枯槐聚蚁无多地,秋水鸣蛙自一天。
何处青山隔尘土,一庵吾欲送华颠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文人渴望远离尘世喧嚣、寻找心灵净土的心境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
1. "何处青山隔尘土"——诗人像现代人想逃离城市压力一样,在寻找一座能隔绝世俗烦扰的青山。"青山"象征纯净的自然,"尘土"代表现实的纷扰,这种对比让画面立刻鲜活起来。

2. "一庵吾欲送华颠"——诗人想在山里搭个小茅屋(庵),把自己的白发苍苍(华颠)余生都托付给这里。"送"字用得很妙,仿佛是把疲惫的自己当作礼物送给大自然。

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"放下"的决绝感: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,不再留恋繁华,只想找座清净的山了此余生。这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,就像现代人偶尔想辞职归隐的心情,容易引起共鸣。短短十四个字,既有水墨画般的意境,又藏着深刻的人生感悟。

元好问
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