渐暗竹敲凉,疏萤照晚,两地魂消。

出自 宋代 周邦彦 《忆旧游·记愁横浅黛》

记愁横浅黛,泪洗红铅,门掩秋宵。坠叶惊离思,听寒螿夜泣,乱雨潇潇。凤钗半脱云鬓,窗影烛光摇。渐暗竹敲凉,疏萤照晚,两地魂消。
迢迢,问音信,道径底花阴,时认鸣镳。也拟临朱户,叹因郎憔悴,羞见郎招。旧巢更有新燕,杨柳拂河桥。但满目京尘,东风竟日吹露桃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相思的画面,用日常可见的事物传递深沉的情感。我们可以拆解为三个层次来理解:

1. 环境氛围营造
"渐暗竹敲凉"像电影慢镜头:暮色中,竹影随着风声轻轻碰撞,传递出秋夜的凉意。这里的"敲"字很妙,让人仿佛听见竹叶沙沙作响,同时感受到凉意一点点渗入肌肤。

2. 视觉细节捕捉
"疏萤照晚"展现夜空中零星萤火虫的微光,这种微弱闪烁的光点,既照亮了夜晚的寂寥,又暗示着思念之情的忽明忽暗。稀疏的萤火比满池荷花更能凸显孤独感。

3. 情感共鸣升华
"两地魂消"是情感爆发点,用"魂消"这个夸张的说法,形容相隔两地的恋人被思念折磨得心神恍惚。前两句的景物描写都在为这个情感高潮铺垫,让无形的思念变得可感可触。

全句精妙在于:先用竹影、萤火虫这些平常景物调动读者的感官体验,再突然转向内心情感,让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产生共振。就像先用镜头展示雨打芭蕉的画面,再切换到人物流泪的特写,不需要直说"悲伤",观众自然心领神会。

周邦彦

周邦彦(1056年-1121年),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,字美成,号清真居士,汉族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历官太学正、庐州教授、知溧水县等。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,提举大晟府。精通音律,曾创作不少新词调。作品多写闺情、羁旅,也有咏物之作。格律谨严。语言典丽精雅。长调尤善铺叙。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。旧时词论称他为“词家之冠”。有《清真集》传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