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人解余意,遗赠岂虚来。

出自 魏晋 陶渊明 《乞食》

饥来驱我去,不知竟何之。
行行至斯里,叩门拙言辞。
主人解余意,遗赠岂虚来。
谈谐终日夕,觞至辄倾杯。
情欣新知欢,言咏遂赋诗。
感子漂母惠,愧我非韩才。
衔戢知何谢,冥报以相贻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心意相通的默契。用大白话来说就是:主人懂我的心思,送来的礼物正合我意,绝不是随便应付的。

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它的妙处:
1. 像朋友间的"秒懂"时刻——不用明说对方就明白你需要什么,这种被理解的温暖特别打动人。
2. 礼物重在走心:重点不在礼物多贵重,而在送礼人花了心思观察你的真实需求,比如天冷时送你围巾,口渴时递上茶水。
3. 双向的愉悦:收礼人感受到被重视,送礼人看到对方真心喜欢,双方都会觉得这礼物送得值。

这种细腻的情感交流,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。就像现在朋友记得你爱喝什么奶茶,同事发现你急需的资料主动分享,都是现代版的"遗赠岂虚来"。

陶渊明

陶渊明(352或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又名潜,私谥“靖节”,世称靖节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、辞赋家。曾任江州祭酒、建威参军、镇军参军、彭泽县令等职,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,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,从此归隐田园。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,被称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,有《陶渊明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