惜别添壶酒,临岐赠马鞭。

出自 唐代 岑参 《送杨子》

译文惜别间我们饮尽了壶中的美酒。临分别时,送上策马的长鞭。

注释岐:此处指分别。

赏析此句明确地交代了举行酒宴的目的——送别友人。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,诗人“倾壶”一饮,这是男人之间的送别方式,没有温婉的语言,也没有依依惜别的柔情,只是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寄于酒中,一饮而尽。待到真的要分别之时,“马上赠鞭”,以示纪念,诗人尽管不舍,仍故作豪迈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送别场景,用两个具体动作传递深厚情谊。

1. "惜别添壶酒"——酒是情感的催化剂
就像现代人送行时总想请对方再喝杯奶茶一样,古人临别前特意添酒,展现的是"能多聚一刻是一刻"的不舍。这个"添"字特别生动,把主人延长相聚时间的迫切,和"酒逢知己千杯少"的默契都装进了酒壶里。

2. "临岐赠马鞭"——礼物藏着实用关怀
在分岔路口送马鞭,既是"愿你一路顺风"的祝福,又像今天送朋友充电宝或旅行套装。这个细节既体现古人对旅途安全的实际考虑,又暗含"策马扬鞭"的鼓励,比直接说"保重"更有画面感。

这两句诗打动人的地方在于:用最日常的动作(倒酒、送礼)承载最真挚的情感,没有痛哭流涕的夸张,却在朴实中见深情。就像我们如今在车站帮朋友塞零食、检查行李一样,越是寻常的关怀越显珍贵。

岑参
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