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涧水流西涧水,南山云起北山云。

出自 唐代 白居易 《寄韬光禅师》

一山门作两山门,两寺原从一寺分。
东涧水流西涧水,南山云起北山云。
前台花发后台见,上界钟声下界闻。
遥想吾师行道处,天香桂子落纷纷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:东边的山涧水流向西边,南山的云雾飘向北山。看似简单的景物描写,却暗藏深意。

诗人用"东西南北"四个方向,构建出一个充满动态的立体空间。水流和云雾不受方向限制地自由流动,打破了人为划分的界限。这种流动感让静止的山水活了起来,就像我们看延时摄影时看到的云卷云舒。

更深一层看,这是在用自然现象比喻某种人生哲理:世间万物本就没有绝对的分界。就像水不分东西,云不问南北,很多我们人为设定的对立(比如得失、成败)其实都是相通的。云飘到哪都是云,水流向哪都是水,这种超越界限的洒脱,正是诗句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
这种写法的高明之处在于:不用任何说教,仅通过观察自然就传递出深刻感悟。就像我们突然发现,原来院墙两边的爬山虎早就通过地下根系连成一体,这种发现往往比直接讲道理更令人震撼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