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日跨归鸾,沧海飞尘,人世因缘了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浪漫想象的画面:诗人期盼着有一天能骑着神鸟“鸾”飞越沧海,看尽人间沧桑变幻,最终了却尘世因缘。
逐句解析:
1. “何日跨归鸾”
- “跨归鸾”是诗意的幻想,鸾是传说中象征祥瑞的神鸟,暗喻超脱凡俗的愿望。
- “何日”二字透露出对理想实现的迫切,也隐含现实中的无奈。
2. “沧海飞尘”
- 用“沧海变桑田”的典故,比喻世事巨变。
- “飞尘”二字既写沧海扬尘的壮阔景象,又暗指人间的纷扰如尘埃般渺小易逝。
3. “人世因缘了”
- “因缘”指人与世界的羁绊,可能是情感、责任或执念。
- “了”字干脆利落,表达一种放下后的释然,或对超脱的向往。
整体意境:
诗人将神话意象(鸾鸟)、自然奇观(沧海飞尘)与人生感悟结合,形成一种苍茫悠远的画面。表面写飞越沧海的幻想,实则寄托对现实羁绊的疏离感——既渴望挣脱世俗,又隐含对人间的不舍。
现代启示:
这句诗触动人心的地方,在于它道出了人们共同的矛盾:一方面向往自由与超越(如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),另一方面又难以彻底割舍现实牵绊。这种“欲离难离”的惆怅,让诗句跨越时空依然引起共鸣。
辛弃疾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