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鹭窥沙孤影动,应有鱼虾入梦。

出自 宋代 辛弃疾 《清平乐·博山道中即事》

柳边飞鞚,露湿征衣重。宿鹭窥沙孤影动,应有鱼虾入梦。
一川明月疏星,浣纱人影娉婷。笑背行人归去,门前稚子啼声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:一只白鹭站在沙滩上,影子随着它的动作轻轻晃动,仿佛在偷偷观察着什么。诗人由此联想到,鹭鸟的梦里大概游进了鲜美的鱼虾——它正美滋滋地想着晚餐呢!

这里有三重精妙之处:
1. 用"窥"字把呆立的鹭鸟写活了,就像个蹑手蹑脚的小偷,显出捕食者的机警
2. "孤影动"三个字既是实写月光下的影子,又暗含鹭鸟蓄势待发的动态
3. 最妙的是诗人突然跳转到鱼的梦境,用拟人手法让读者会心一笑:原来鹭鸟和我们一样,睡觉都惦记着好吃的

整个画面从静态到动态,从现实到想象,就像用文字拍了个小短片,既有趣味又充满生活气息。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