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时应逐南风落,落向人间取次生。

出自 唐代 白居易 《东城桂三首》

苏之东城,古吴都城也。今为樵牧之场。有桂一株,生乎城下,惜其不得地,因赋三绝句以唁之。

子堕本从天竺寺,根盘今在阖闾城。
当时应逐南风落,落向人间取次生。

霜雪压多虽不死,荆榛长疾欲相埋。
长忧落在樵人手,卖作苏州一束柴。

遥知天上桂花孤,试问嫦娥更要无。
月宫幸有闲田地,何不中央种两株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种随风飘落、随遇而安的悠然意境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
1. "南风落"的画面感
就像春天柳絮被南风吹起,轻盈飘荡,没有刻意选择方向,完全顺应自然的力量。这种"逐风而落"的意象,传递出对命运流动性的接纳。

2. "取次生"的生活哲学
"取次"就是随意的意思,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长。这种态度既有蒲公英般的顽强生命力,又带着道家"顺应自然"的智慧,暗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找到生存之道。

3. 双重落下的韵律美
通过重复"落"字,形成音韵上的回旋感,仿佛让我们看到物体在空中飘荡的轨迹,增强了画面的动态美感。

4. 现代启示
诗句其实在告诉我们:人生不必强求,像种子一样随风落地后,就在新的地方扎根生长。这种不纠结、能适应的态度,对现代人面对变化很有启发意义。

整体来看,诗人用最朴素的自然现象,道出了生命随缘而行、落地生根的深刻道理,画面与哲理完美融合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