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曲弹未半,高堂如空山。
出自 唐代 岑参 《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》
皤皤岷山老,抱琴鬓苍然。衫袖拂玉徽,为弹三峡泉。
此曲弹未半,高堂如空山。
石林何飕飗,忽在窗户间。
绕指弄呜咽,青丝激潺湲。
演漾怨楚云,虚徐韵秋烟。
疑兼阳台雨,似杂巫山猿。
幽引鬼神听,净令耳目便。
楚客肠欲断,湘妃泪斑斑。
谁裁青桐枝,縆以朱丝弦。
能含古人曲,递与今人传。
知音难再逢,惜君方年老。
曲终月已落,惆怅东斋眠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画面感的场景:琴师刚开始弹奏曲子没多久,整个厅堂却仿佛变成了空无一人的山谷。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:
1. 音乐的力量
琴声一响就瞬间改变了环境氛围——原本热闹的厅堂突然像被施了魔法,所有人都屏息凝神,安静得能听见回声。这说明演奏者的琴技极高,音乐极具感染力,一开场就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。
2. 意境的转化
"高堂"本是富贵场所,"空山"却是自然野趣,这两个反差极大的意象通过琴声连接起来。暗示音乐不仅让人安静,更把听众从世俗空间带到了超脱的精神世界,就像现代人戴上耳机瞬间沉浸到音乐里,忘记周围环境一样。
这种写法妙在不用直接夸琴声多美,而是通过听众反应和环境变化,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艺术的魔力。就像我们形容"全场鸦雀无声",比直接说"表演很精彩"更有说服力。
岑参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